命理的時間概念

命理的時間概念

在命理推算的定盤過程中,時區的計算與真太陽時的差異,往往能令推算者產生判斷的差誤.好像在美國,西區的有的是晚上十點,有的是九點,有的更是下午七點。相反在中國,全都用北京時間,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。

究竟我地要點先能找到準確時間呢?

從中國文獻記載,先賢以太陽和月球的消長週期作為設計曆法的依據。地球運行於宇宙中的太陽系,對地球生態影響最大星體就是太陽和月球,它們是週而復始地出現在地球的天空上。在命理的時間概念,就是用上太陽曆去計算日期與時間。

中國曆法的陽曆 與 陰曆

源於太陽運行時產生萬有引力,所有於太陽系的星體會以太陽為中心行走,不同距離與位置便有不同速度。而地球繞日旋轉運行時,以傾角約23.5度繞著太陽公轉,其運行軌道是橢圓形,所以地球與太陽之間在不同的距離下,造成南北半球日照時間不同而有寒暑之分,一寒一暑構成一個回歸年,約365.24日,以回歸年制定的曆法稱為太陽曆或陽曆。一個陽曆年下分十二個月,所以每月個平均約30.44天。
同時,地球相對於太陽的自轉週期並不十分均勻,一年之內,有的時期快些,有的時期慢些,當平均起來,折合一天為24小時,此稱為平太陽時

月球繞著地球公轉,一個盈虧週期構成一個望朔月,約29.53日,以朔日(又稱月朔)為一月之始,以月之望朔制定的曆法稱為太陰曆或陰曆。每十二個陰曆月合計約354.36天,和一個陽曆回歸年的天數相差最少,所以先賢定義每十二個陰曆月為一個陰曆年。


真太陽與平太陽時

以真太陽日為標準來計算的叫真太陽時,日晷所表示的時間就是真太陽時。 以平太陽日為標準來計算的叫平太陽時 ,鐘錶所表示的時間就是平太陽時。 實際上我們日常用的計時是平太陽時,平太陽時假設地球繞太陽是標準的圓形,一年中每天都是均勻的。 北京時間是平太陽時,每天都是24小時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A4%AA%E9%98%B3%E6%97%B6
當一年365天,每一天的平太陽時與真太陽時或多或少都有些差異,在使用中國的命理工具上時會產生時間差的考慮。
而言,當考慮"時空"影響人體的自然變化時,便考慮採用本地時間為基準。正確的時辰計算,是以太陽相對於地球此處的視角,即天文學的真太陽時,不能簡單地沿用當地鐘錶時間。

干支時辰

先賢在觀測天象時,用天干地支把時間及方位記錄起來,如太陽日出於卯[東方],指時早上5-7時,日落於酉[西方],指時下午5-7時,而古人把人的出生時間用"時辰"作仔細記錄。
天干和地支合稱干支,分別是 "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" 稱為十天干,"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"稱為十二地支,應用於記錄:年,月,日,時辰,。

時辰概念

時辰取盤是把24小時制的時間化為十二時辰, 必須以中國的十二時辰制式來計算。時辰取法,只要過了晚上十一點,就必須以隔日子時取之,

子時 23 點 ~1  點   丑時 1 點 ~3  點
寅時  3 點 ~5  點   卯時  5 點 ~7  點
辰時  7 點 ~9  點   巳時  9 點 ~11 點
午時 11 點 ~13 點  未時 13 點 ~15 點
申時 15 點 ~17 點  酉時 17 點 ~19 點
戌時 19 點 ~21 點  亥時 21 點 ~23 點



紫微斗數的曆法

紫微斗數的曆法是陰陽曆互用,當用陽曆(西曆),其計算是以太陽週期為基礎,而影響會在流年主星的四化表現出來;而用農曆/陰曆計算是,其計算是以月亮週期為基礎,如流年干支影響輔星煞星的位置變化,即甲年擎羊在卯宮,祿存在寅宮,陀羅在丑宮,文昌在巳宮等等。

閏月的概念

關於紫微斗數的閏月起命,向來都存在有不少爭議,目前坊間對閏月的常見看法
一、不論是閏幾月通通以上月計。
二、不論是閏幾月通通以下月計。
三、以閏月十五日區分。
四、以閏月中節氣區分。

以上不論何種方法,閏月均可能與上月或是下月同一日出生的人出現完全相同命盤。第一種方法主張閏月所接的為上個月之餘氣,故應以上個月來計。其中二、三都不論節氣轉變,若太陽過宮,月令更替而令五行產生變化,分析時便會出現偏差,而第四種方法也是參考節氣,認為以閏月中的節氣為區分,節氣之前以上個月來計節氣之後以下個月來計。在此舉例說明一下:

假設:某命造出生於農曆2004年閏二月十五日
按照方法一,此命造會被設定為二月。
按照方法二,此命造會被設定為三月。
按照方法三,當日剛好逢"十五",以十五日午時為基準午時前為二月,午時後為三月。
按照方法四,當日剛好逢"清明",如果命造出生於當天酉時(PM06:19)之前,視同二月,反之則為三月。

在此不作爭論,以目前在下所學及驗證,通常都會採第一種方法,原因是目前所驗證的閏月命盤似乎多以前一個月較為準確。


其他時區資料:

時區是地球上的區域使用同一個時間定義。以前,人們通過觀察太陽的位置(時角)決定時間,這就使得不同經度的地方的時間有所不同(地方時)。在1863年,首次使用時區的概念。時區通過設立一個區域的標準時間部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。
1884年國際會議制定劃分時區的方法,規定每隔經度15˚算一個時區,全球分24個時區,把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那條經線定為0˚經線,作為0˚中央經線,從西經7.5˚至東經7.5˚為中時區,向東劃分12個時區,向西劃分12個時區。地理經度和時間有特定的關係。因地球每24小時自轉1周(360˚),則每小時自轉360˚÷24=15˚,每經度1˚時刻差為60÷15=4分鐘,此為地區時差計算的基礎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7%B6%E5%8C%BA

香港的時間差

香港在世界時區上編排在UTC+8時區,而時間採用是比國際協調時快8小時的地區。讀者們可根據以上資料計算出香港的時差,當香港經度是-114.2度22.3,即120-114.2= 5.8,而每相差一度要4分鐘,即時間相差約23分鐘。

其他文章:

留言

熱門文章